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乡人心中的英雄--邓州白牛镇同盟会先贤王庚先

    信息发布者:新世纪文化传媒
    2019-09-29 17:07:55   转载
    王庚先(1866—1934)字协三,邓州白牛谷社寨人。1866年出生于南阳府邓州谷社寨一个贫农家庭,1903年考中秀才。1905年,王庚先由清政府选派赴日本公费留学,先后在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班、高等警监学校学习。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受其先进思想影响,王庚先加入同盟会,并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中。



    1906年,王庚先毕业后从日本回国,任邓州师范学堂堂长兼教育学会会长。他任职期间积极倡导新学和改良教育,宣传先进的革命思想。当时他的家乡邓州教育发展落后,装神弄鬼等封建活动一度占据上风,为此他邀请家乡谷社一带的父老乡亲,在砚寺街召开办学大会。他带领青年们搬神像,砸毁了砚寺庙的泥胎佛像,扫墙壁、添桌凳、置用具,当时还有几位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陈勉斋、孙象臣、王光举等主动请求当老师。就这样,邓州第一所洋学堂在谷社砚寺庙址上创立了,周围的青少年纷纷要求入学读书,成为邓州一大新闻,此所学校现为砚寺小学。这个学校曾经培育出一批具有先进民主革命思想的青年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后来都成了革命运动的骨干。现在的砚寺小学也是文风昌盛,人才辈出。



    邓州市白牛镇砚寺小学校长刘凯:“砚寺小学是邓东第一所国立初级小学,其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堪称百年老校,是同盟会会员王庚先烈士于1903年创办的,他首开邓州境内近代新型普通初级小学教育之风。1938年3月,改为砚洼寺初级小学,校舍以当年砚洼寺庙堂为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校由百年前的几座庙堂发展为拥有三进院落,一百余间瓦屋的校园。于2005年开设公办寄宿制学校,2010年,迁入原白牛二初中校址,硬件设施和校舍面积又得到一次大的提升,在十二五规划中被正式定名为砚寺中心小学。学校现有小学和幼儿园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一千余人,教职工55人。”




    1907 年,邓州知州温绍梁设立牛捐征收所,以开办新学为名强征“牛捐”,以饱私囊。沉重的“牛捐”使广大农民难以承受,苦不堪言,当地人纷纷找王庚先申诉。王庚先劝说温绍梁收回成命,按家产多少的办法摊收办学经费,但温绍梁却不予理睬,激于义愤,王庚先亲自书写状纸,呈于河南巡府,告发温绍梁。哪知河南巡抚已和温绍梁勾结在一起,他命温绍梁将王庚先以“诬告长官”的罪名逮捕入狱,并判刑 10 年。全县民众知道后,甚为气愤,聚众数千人,尤其以邓东民众为多,手持大刀、长矛等围攻州衙,营救王庚先,并与兵丁、衙役发生激烈冲突,双方各有伤亡。百姓的“暴动”使温绍梁惊恐万分,在冲突中从衙门后门逃之夭夭。这件事便是震动邓州一时的“叉衙门”事件。当广大百姓砸开牢房,欲救王庚先出狱时,王庚先感动的热泪盈眶,反劝众乡亲说道:“今天如果我要趁此机会出狱,温绍梁肯定会再诬告我纠众劫狱,必然会连累众乡亲,这样岂不是中了他的奸计?所以乡亲们你们先回去,我定会同温绍梁辩理,以免去‘牛捐’。”乡亲们无奈只好先行离去。事后温绍梁惧怕百姓再次“造反”,暗中将王庚先押往南阳看守。后经过家乡民众多方营救,另外王庚先留日的多位同学又分别致函河南省府和南阳知府,强烈要求释放王庚先。迫于多方压力,温绍梁只好宣布将王庚先释放,并收回“牛捐”的命令。这就是邓州历史上有名的“叉衙门”事件。
    王庚先出狱后,立即到开封等地联络同盟会会员进行革命活动。1908年,中国同盟会总部决定:由留日各省同盟会支部派人回国设立同盟会分部,组织内地革命分子内外联络密图举事。河南同盟会支部派杜潜回开封组织同盟会河南分部。王庚先到开封后即与杜潜取得联系,并与王从周、李心梅、刘纯仁等人秘密组织同盟会河南分会,其办事机关初设于开封的私立中州中学。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派代表在南京改组临时国民政府,惟独河南巡抚宣布继续效忠清王朝,并血腥镇压河南民众的革命活动。为此同盟会河南分部决定举事。王庚先积极奔走,并与王从周一起东赴归德,归德为今商丘市,西去洛阳,联络省内的革命党人。当革命志士张仲端从武昌回到开封后,被开封的革命党人公推为总司令,王庚先为副司令,以河南优级师范为秘密组织的起义机关,准备发动起义。王庚先负责军事联络,他只身潜入军营与河南巡防营官员柴得贵秘密联络。柴得贵表面上答应与其合作,暗中却向河南巡抚齐耀林告密。后张仲端、王庚先等数十人在河南优级师范学堂西一排斋舍开会,部署11月4日凌晨起义事宜,不想被柴得贵得知,柴得贵带领巡防队将会场包围。王庚先、刘荣堂等越墙逃走。张仲端、王天杰、张兆发等二十一人被捕。后经过保释,一部分革命者被释放出来,但张仲端、王天杰等主要领导者一共11人却被残忍地杀害,史称“河南辛亥十一烈士”。
    王庚先在开封起义失败后,受到清政府的追捕,即逃离开封,奔赴武昌,面见湖北都督黎元洪,被委任为北伐左军先锋粮台帮办,随北伐军抵达新野,被留任为新野县知事。中华民国成立后,王庚先被选为临时省议会议员,并于1913年担任嵩县知事。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王庚先随即响应,组织河南共和激进党,被推选为会长,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活动。袁世凯命令河南巡府张镇芳派兵镇压河南共和激进党,并以万元悬赏缉拿王庚先。王庚先随即逃往陕西清涧、绥德达3年之久。在陕期间,王庚先见当地居民多以捻羊毛为业,便对该行业予以关注。
    1916年,袁世凯死后,王庚先回到开封,创办了爱国毛纺厂和平民工厂,并任省立第四工厂厂长,致力于实业的开发。1925年他被任命为宜阳县县长,1926年在河南省政府实业厅任职。当时洋货充斥市场,为了抵制洋货,他主张用实业救国。1929年,在河南省建设厅厅长张钫的支持下,他在开封筹办了小规模的毛巾厂,后改为织袜厂。另对他筹建“国货市场”,自任总经理。
    1933年,王庚先呈请河南省政府在开封南关修建辛亥革命烈士公墓,得到省政府的首肯,并委托他全权主持。他便在同年赴京、汉等地募捐,以筹建烈士陵园。





    正当王庚先为筹建“河南辛亥十一烈士”陵园而奔波之时,内乡别廷芳的势力入侵他的家乡邓县。别廷芳部在当地强征苛捐杂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乡人戴焕章与之对抗失败后,到开封面见王庚先,希望借助他的声望回乡与别廷芳交涉,以驱除别廷芳的势力。王庚先在听完戴焕章的陈述后,勃然大怒,随即与戴焕章一起回乡。别廷芳在得到王庚先回乡的消息后,即派人与其联系,并以重金相许,让王庚先回开封修建烈士陵园,不再插手家乡的事务,遭到王庚先的严词拒绝。王庚先随即集合家乡的武力,以驱除别部在当地的统治。别廷芳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勾结邓县县长徐声铭,诬告王庚先和戴焕章一起勾结土匪,攻打县城。省政府得报后竟信以为真,随即撤去王庚先“国货市场”总经理一职,并电告南阳专员王幼桥就地将王庚先拘捕看押,另外又致电别廷芳派部队追剿戴焕章。别廷芳命其部下内乡民团第一支队司令杨捷三伙同邓县民团团长田子约,于1934年2月9日将王庚先杀害于邓县、新野交界处的樊潭寨,并割下他的头颅,悬挂于宅门楼示众。
    王庚先遇害后不久,其家人陈氏到河南省政府以及南京等地告状。时任河南省主席的刘峙为了缓和别廷芳与宛西各县人民之间的矛盾,派人将杀害王庚先的两名凶手杨捷三、田子约押往省城开封正法,以慰王庚先在天之灵。
    王庚先为乡人而死,受到乡人的崇敬。王庚先死后,葬于家乡砚寺小学南隔墙。邓州市白牛镇砚寺小学校长刘凯:“王庚先为乡人而死,受到我们乡人的崇敬。他死后躯体葬在他谷社的老家砚寺小学的南隔墙,在1935年,我们当地专门建立祠堂以示纪念。解放初期,他又被我们当地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81年原邓县人民政府和政协邓县委员会为他修建了陵园,整修了坟墓,他的女婿文学家姚雪垠为其撰写碑文,以此来纪念这位民主革命的先驱。在我们村里每到清明等节气的时候,村民以及学校组织学生自发前来扫墓,瞻仰革命先烈。”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